内马尔世界杯|世界杯冠军是谁|淘品牌世界杯体育周边商城网|taopinpaii.com

为何创造力匮乏?中国足球陷入听话陷阱,竟把天才磨成了螺丝钉!

绝对的听话,本质是剥夺场上球员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人说,足球体现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风气。当一个地方的人们十分努力,生怕没按照上面安排而犯错时,或许早已注定了他们的足球风格。

然而,足球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没有任何战术板能够预判的灵光一现。当对方能根据你以往的内容,清楚知道你会怎么踢的时候,胜负在赛前就大致确定了。

足球场上最出类拔萃的球员,往往有着非凡的比赛阅读能力与随时发挥想象力锁定胜局的足球本能。

他们拥有能够在顶级赛场挺身而出,凭一己之力打破局面的关键能力。培养这种足球天才一直到职业赛场闪耀,球员显然不是在绝对听话的足球环境下成长的。

02.

宛如螺丝钉

格外严谨而缺乏锐气

尽管近些年来,不乏出去看到国外足球强国如何培养球员的人士,但目前来看,听话这点依然是这边评价球员与球队极为重要的一个标准。

某U12梯队的训练课上,球员在边路尝试一次插花脚传球,或许会被训斥华而不实。就算在比赛靠即兴发挥踢进精彩进球,赛后也可能被批评跑动路线不对。

或许会有这样的场景,一次练习赛上,某球员在教练场边喊出回收防守的时候,擅自带球进攻被断导致球队失球,赛后罚跑5圈。

却没人在乎,身后中场队友频频失误状态不佳,失球的关键是后卫的致命漏人。在听话优先的逻辑里,没按指令做就是头号原罪。

久而久之,球员们形成了安全惯性,拿到球第一时间想起赛前的战术安排,再看看教练和队友的手势,没有明确指令就回传门将,禁区前绝不尝试远射,因为万一不进会挨骂甚至上不了场。

于是,我们各个年龄段的球队在面对一些水平良好的国外对手时,与之相比总是显得格外严谨又毫无锐气。传球成功率够高,但不乏回传倒脚。跑动距离不差,却没多少时候能在关键位置创造机会。

更多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似乎无法基于喜爱足球的初衷,在赛场上尽情发挥自身天赋。久而久之,都像是一颗颗略显粗糙的螺丝钉,无法成为撬动比赛的杠杆……

03.

天才的共性

尊重规则却能打破规则

职业赛场上,尊重严谨的战术安排,能够造就一支令对方难以找到机会的球队。但关键时刻,仍需要有球员发挥天赋挺身而出。这种能力却并非职业赛场能够培养的,而是自球员自青少年以来长期得到了呵护。

就像当年的小小罗,刚加盟曼联的C罗曾因在训练时频繁尝试各种动作被弗格森训斥,但他转头就在英超比赛里进攻助攻。老弗格森笑着说,「下次提前告诉我你要耍花样。」

这就是顶级教练与天才球员的关系,允许可控的叛逆,鼓励有价值的冒险。

真正的足球强队,往往能够清晰区分战术框架与执行细节。战术框架是球队的根基,比如主打边路高位逼抢。但具体如何实现,是用速度生吃还是变向突破,是传前点还是找后点,都交给球员临场判断。

瓜迪奥拉曾表示,「我只是画轮廓,填充细节的是球员自己。」

中国足球最少见的,也许就是这种在固定框架内大胆尝试的勇气。这些年我们看到的球员里,有在青少年时期展现了非常出众天赋的,但在长期的听话足球环境中,逐渐失去了相信自己临场发挥的底气。

一名球员,连在球场上试错的勇气都没有,又怎能期待他能在关键时刻为球队挺身而出?

足球的魅力,从来不是只按照赛前战术进行的枯燥,而是球员打破对方计划从而产生进球的瞬间。

那些伟大的球员,贝利、马拉多纳、罗纳尔多、梅西、C罗等人,多少都带着点不听话的底色。他们尊重安排却从不盲从指令,融入团队却不埋没自我。

绿茵场上,最需要的是能主动书写剧情的创造者,而不是只会念台词的演员。

或许何时,当不再出现把听话当成美德来绑架的状况,当更多人欣赏青少年眼中那股敢于发挥自我的光芒,或许我们才能真正明白——

足球运动的发展,其实就在于有人敢否定此前已显陈旧的标准答案,在旁人的鼓励与支持下,用行动表示:我有更好的选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